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車貸信貸台南七股車貸信貸野山參的中國標簽
誰才是人參的宗主國?圍繞這個話題中韓爭論瞭30年,這也是中國人參產業糾結的30年。上世紀80年代,人參尚屬稀缺商品,中國人參出口平均價格曾經達到每公斤40~50美元左右。但好景不長,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人參出口價格大幅下跌,平均價格基本維持在10美元/公斤的水平,“人參蘿卜價”成為那個時期鮮明的代名詞。2007年後,以水參為代表的參價出現一定程度的回升,至2010年時基本恢復到瞭上世紀80年代的價格。30年的光陰,參價走瞭一個悲喜交加的輪回。不過價格雖有回升,但整個產業鏈仍不容樂觀。有關數據顯示,全球人參市場每年總產量約10000噸,其中我國年產量在7000噸左右,占全球的70%~80%。但與此不成比例的是世界人參總產值約500億元,我國卻隻占其中16億元,不到世界總產值的4%,產量與產值相差20多倍。期間有一個說法:因為1997年、2001年和2005年,國外參企巨頭通過國內代理商與參農大量簽訂長期收購合同,並支付瞭少量定金,廣大參農大量種植人參,而在人參大量收購的年份,其代理商以重金屬超標、關稅調整等種種借口毀約,並將儲備人參面向市場低價拋售,制造人參大量過剩的假象。其後,外國資本不斷低價收購中國質優價廉的人參,經過深加工後銷往世界各地。甚至在網絡上有帖子稱,部分參農被迫破產,甚至出現因償還不瞭種參欠下的債務而自殺的事件。至此人參產業的話語權旁落,我國淪為簡單的原料出口國。是否有外資資本從中作梗的真偽有待考證,但縱觀過去的30年,參業現狀不容忽視,“產量大國、產業小國”;產業話語權丟失;以及“參賤傷農”的悲哀。如今圍繞著人參產業的“戰爭”仍在繼續,但如何平衡產量大國、產業小國的悖論?采取何種方式重振我國參業的地位?中國參業路在何方?成為政策導向和整個產業思考的問題。夥伴VS對手人參主要出產於中國的東北地區、朝鮮半島、日本以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產於中國東北的叫“長白山人參”;產於朝鮮、韓國的叫“高麗參”。目前,日本沒有專門的人參科研機構,隻有長野縣蔬菜花卉試驗場北禦牧試驗地和福島縣果樹試驗場會津試驗地(註:試驗地相當於我國慣稱的試驗站)兩單位從事部分的人參試驗研究工作。日本山人參雖然已經進入市場多年,但受產量的限制未能形成氣候。同日本山人參一樣,西伯利亞地區的野山參由於受地質環境和生長地條件所限,產量也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產業化。“目前在中國市場上有國內的人參、高麗參和西洋參,國內的人參主要是藥用為主。隻有少量人參成分的西洋參作為保健品雖然進入中國市場較早,但不能稱之為完整意義上的人參。韓國高麗參占據的是高端市場,而我國人參僅占據低端市場。”北京金馬甲產權網絡交易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慧明向《環球財經》記者分析道,由於人參在韓國代表瞭國傢形象,因此韓國在人參管理機制、品牌認知度和產品深度挖掘上,相較於其他國傢具有明顯的優勢。市場可以證實這一點。韓國高麗參主要出口地區與我國人參相似,以亞洲為主,如香港、臺灣和日本。我國與人參有關的企業約5000多傢,其總資產超過瞭韓國最大生產商“正官莊”,但效益卻不足“正官莊”的1/10。日前,基於中國人參的產量和廣闊市場,韓國和中國人參產地吉林開始瞭深度的合作。3月30日,吉林省農委副主任劉豐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說,韓國煙草人參公社計劃投資10億元,在吉林省成立人參加工獨資企業,引進韓國加工技術和產品,在中國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這應該是個雙贏的合作。韓國人參煙草公社投資吉林人參產業,看中的是吉林省的土地、人力資源以及廣大的市場。而對於吉林省而言,也可以利用韓國先進的人參種植、加工技術,提升吉林人參的品質和國際競爭力。”吉林省政府參茸辦公室主任張輝如是說。不過,最匹配的合作夥伴也常常會成為最直接的競爭對手。有業內人士認為,韓國人參煙草公社此舉就是出於對“吉林人參振興工程”的擔心。而采取“以攻為守”的策略,“搶灘”中國市場。能否實現中韓人參業的“雙贏”還有待觀察。這種擔心不無道理,其實有關人參的“戰爭”很早之前就已打響。為爭奪人參的國際市場,利用人參發展史爭奪人參發源地和“宗主國”的地位首先成為爭奪的領域。20世紀60年代中期,韓國出版的《高麗參》和日本日立出版社出版的《藥用人參研究進展》兩本書均涉及“人參史”的問題。其上記述“中國古代的人參都是桔梗科的黨參”,“中國潞州人參是黨參”。言外之意惟高麗參是五加科人參(野山參)。事過20年後,國人才發現這是個大是大非的問題,遂展開瞭一場國際爭論。但為時已晚,該觀點的影響力已波及世界各地。直到1991年日本人榮田先生在《植物研究雜志》上報道中國1260年前產的五加科人參仍儲藏在日本奈良“正倉院”中,才暫時平息瞭這場爭論。2000年,吉林省政府提出振興中國人參產業戰略,隨後就引起瞭韓國的警覺與反擊。韓國聯合通訊社曾報道稱:“中國試圖通過推出‘長白山人參’,成為人參宗主國。對此,韓國以高麗參的品牌對中國市場進行反擊。”韓國《朝鮮日報》也報道稱:“隨著中國推出‘長白山人參’來挑戰人參宗主國的地位,著名的‘韓國人參公社’開始通過高麗人參品牌戰略,在全球最大的人參消費市場中國市場發起反攻。”如果“宗主國”之爭還限於理論層面並未見真刀真槍,參源的爭奪和參企業之間的較量更為直觀。吉林省是中國人參的主產地,撫松縣萬良鎮是亞洲最大的人參集散地。有世界最大的人參交易市場,俗有“人參鬼市”之稱,目前國內一半甚至半數以上的人參通過貿易由此發出。萬良鎮人口2200人左右,幾乎全員都參與和從事人參運營和制作。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人參產業的國外貿易就在此發端。每年有2000噸以上被以海關出口、轉口貿易甚至走私等方式運到韓國,再由韓國進行精細加工,制成保健品、藥品、食品銷往世界各地。包括國內人參貿易商和國外從事人參的個人和企業頻繁出入萬良鎮,“其實大多買傢都是外國人,主要是韓國人。他們大多雇用當地人代他們來買。”一位當地的參農告訴記者,在萬良鎮人參交易大廳裡,大多數買傢都是穿棉軍大衣、戴口罩的打扮,以至於都不知道買傢長瞭張什麼臉,更不知道姓甚名誰來自何方。除瞭對參源的滲透,人參企業之間的競爭也隨著中國大藥企的加入而進入白熱化。2010年以吉林當地的紫鑫藥業(002118,股吧)(002118.SZ)為代表的國內藥企紛紛滲入人參產業,人參暗戰從參源戰場轉入參企戰場。同年10月,韓國正官莊在北京設立瞭中國子公司,11月在上海設立瞭中國第一傢直銷公司模式的旗艦店。據有關人士透露,正官莊已制定未來5年在中國的銷售渠道和拓展計劃,到2015年,正官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將達到1.5億美元,直營店發展到65傢,經銷店達到150傢。除瞭在貿易和市場上的行動,目前也延伸到政策領域。3月9日,衛生部在其網站發佈征求意見函,稱“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的規定,經新資源食品評審專傢委員會審核,擬批準人參(人工種植)為新資源食品”。但因問題膠囊事件被推後,有可能在8月份正式批準該事項。而6月27日,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農林食品部的一位負責人表示:29日將向中國提交相關資料,希望中方把高麗人參分類為食品。韓國打算向中國市場出口低價產品,從而大幅擴大出口。“藥食同源”對國內人參產業的利好自不必說,韓國此舉的個中原委不說自明。產業之困除瞭國外企業的滲透佈局對中國人參產業的打壓,其實嚴格說來我國人參產業自身的壁壘也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產量大國、產業小國”是需要首先正視的問題。有統計顯示,我國近2萬傢企業和數萬傢參農從事人參種植、加工和貿易。“小而散”成為最明顯的特征。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人參出口價格為36770美元/噸,雖然較上年同期上漲84%,但韓國高麗參出口價格高達179603美元/噸。即使是在創下歷史新高的一季度,我國人參出口價依然隻有43000美元/噸。但另外一組數據正好與之相反:吉林2010年人參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產量為7700噸,出口加走私2650噸。全省人參出口占瞭世界的60%,但貿易額卻隻有5180萬美元,僅占世界的18%。“中國人參的產量和產值嚴重不匹配,產值規模隻有產量規模的10%。雖然有眾多的公司和以傢庭為主的個人在運營,但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品牌的缺失就決定瞭定價權的丟失。”北京金馬甲公司總裁樊東平如此向記者分析道。樊東平說的是實情。據瞭解,在“藥食不同源”的前提下,國內對人參的界定是隻能作為藥用。而中國對人參的采購也僅僅是為數不多的藥企,其中國內大量采購人參的企業主要有紫鑫藥業、康美藥業(600518,股吧)(600518.SH)、修正藥業、同仁堂(600085,股吧)(600085.SH)等,每年國內參企消耗約3000 噸,占總量的40%。而受到“人參收購大戰”的影響,人參企業和中醫藥企業面臨“斷參”的危急局面也時有發生。“同韓國不同,目前中國人參產業中還沒有一個響亮的企業或者品牌在專營人參。中國人參在世界的地位與其身份嚴重不符,一方面是受到‘藥食不同源’的限制,而更大的問題是還沒有形成產業化。”樊東平說,在品牌方面,盡管吉林長白山區的人參名聲響當當,但是卻沒有一個可以和正官莊高麗參抗衡的大品牌,在加工、包裝等方面均落後於韓國。除瞭品牌的缺失,粗放的種植模式也成為制約中國人參產業發展的阻礙。“成本高、風險大”是人參種植的特點,而“伐林栽參”的模式幾百年來未曾改觀。人參自身具有“忌地連作”的特性,即6年後才能完成收割,采收後的15年內不能重茬栽參,過度追求產量造成參地資源銳減成為制約人參產業的又一誘因。“目前國內還沒有人參立法,產業標準不一也是制衡產業的發展的因素。特別是野山參,有國際的標準、國傢的標準還有各地方的標準。評判體系和標準體系不統一,對人參質量的把控就很難形成共識。”樊東平認為。在此之前,我國《食品法》中規定:“藥物不得加入食品”的提法把人參排除在食品之外。我國自行研制的“人參可樂”、“人參花飲露”等盡管通過科技部門的鑒定,但行至地方被當地主管部門以執行《食品法》為由取締。企業不得已以“統裝”方式運抵廣州、香港讓利於當地廠商分裝銷售,由於成本過高廠傢無利可圖,最後自生自滅,人參飲料市場全部讓給瞭韓國。創新求變至此,如何打破我國人參產業的困境,如何找到一種合理的方式打通阻礙人參產業發展的渠道,成為各界關註的焦點。“近幾年,人參產業發展不僅僅涉及中藥種植、加工發展,還涉及到整個中藥產業發展。所以我們首先要把好人參的質量關,從種植環節抓起,解決人參種植的品種問題,以及人參種植過程中農藥殘留問題,同時還包括人參的良種培育、種植技術等等方面。加強人參的研發,政府要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持。”吉林省振興人參產業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吉林省將在加強“人參文化”方面下工夫,在進一步發展中通過施行產業機械化來提高人參的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就我瞭解的情況,目前進展很不錯。吉林省在主打‘長白山人參’品牌的同時,通過加強人參產品質量監管、幫助人參企業融資、培育參農合作社等方式,推動人參產業做大做強,這符合國際規范。”吉林農林大學中藥材學院張連學教授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我們要從政策上給予這些企業以保護和扶持。一方面要扶植有實力、有基礎的企業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引入國外在人參產業發展方面的領先技術,激發我國涉參企業的優勢資源。”除瞭政策和地方政府對人參產業的傾斜和扶持,目前在交易市場也有探索。日前,“天橋溝”野山參正式掛牌北京金馬甲產權網絡交易有限公司,發售總金額28億元,此舉被視為開創瞭中國人參產業交易新模式。“農業產業化成果的價值隻有通過市場化的交易流通才能實現,要打破我國人參產業的困境,就必須從規模化生產和交易模式創新方面大做文章。”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認為。“首先市場決定價格。之前韓國圍繞人參產業為主導的營養、化妝等相關衍生產業的定價權,是因為他們占有市場。目前我們對市場把控能力相對薄弱,隻能作為原料出口國。”樊東平向記者表示,此次推出野山參類農產品交易,主要是著眼於幫助中國人參產業完成從“原料生產國”到“產業大國”的轉變。而完成這一轉變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通過公開和規模化的交易市場確立中國人參自己的高端品牌和定價體系。“園參的市場現在被韓國把控,而要打破這個格局我們應該從高端的人參產品入手。”陳慧明告訴記者,野山參在中國的產量是最大的,我們要恢復我國在野山參市場上的江湖地位,不能因為“柔道”或者“東洋武士”進來,就把我們的“少林武術”給埋汰掉瞭。網上交易的方式對人參產業的振興的作用有多大,目前尚不可知。但不可否認,借助交易流通模式創新,積極爭取人參國際定價權,從而把野山參打造成“尖兵”,對於我國農業產業化的未來發展具有借鑒意義,而中國人參產業的探索仍然在路上。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房屋信貸利率多少com/2012-08-15/144786710.html
車貸信貸台南七股車貸信貸野山參的中國標簽
誰才是人參的宗主國?圍繞這個話題中韓爭論瞭30年,這也是中國人參產業糾結的30年。上世紀80年代,人參尚屬稀缺商品,中國人參出口平均價格曾經達到每公斤40~50美元左右。但好景不長,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人參出口價格大幅下跌,平均價格基本維持在10美元/公斤的水平,“人參蘿卜價”成為那個時期鮮明的代名詞。2007年後,以水參為代表的參價出現一定程度的回升,至2010年時基本恢復到瞭上世紀80年代的價格。30年的光陰,參價走瞭一個悲喜交加的輪回。不過價格雖有回升,但整個產業鏈仍不容樂觀。有關數據顯示,全球人參市場每年總產量約10000噸,其中我國年產量在7000噸左右,占全球的70%~80%。但與此不成比例的是世界人參總產值約500億元,我國卻隻占其中16億元,不到世界總產值的4%,產量與產值相差20多倍。期間有一個說法:因為1997年、2001年和2005年,國外參企巨頭通過國內代理商與參農大量簽訂長期收購合同,並支付瞭少量定金,廣大參農大量種植人參,而在人參大量收購的年份,其代理商以重金屬超標、關稅調整等種種借口毀約,並將儲備人參面向市場低價拋售,制造人參大量過剩的假象。其後,外國資本不斷低價收購中國質優價廉的人參,經過深加工後銷往世界各地。甚至在網絡上有帖子稱,部分參農被迫破產,甚至出現因償還不瞭種參欠下的債務而自殺的事件。至此人參產業的話語權旁落,我國淪為簡單的原料出口國。是否有外資資本從中作梗的真偽有待考證,但縱觀過去的30年,參業現狀不容忽視,“產量大國、產業小國”;產業話語權丟失;以及“參賤傷農”的悲哀。如今圍繞著人參產業的“戰爭”仍在繼續,但如何平衡產量大國、產業小國的悖論?采取何種方式重振我國參業的地位?中國參業路在何方?成為政策導向和整個產業思考的問題。夥伴VS對手人參主要出產於中國的東北地區、朝鮮半島、日本以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產於中國東北的叫“長白山人參”;產於朝鮮、韓國的叫“高麗參”。目前,日本沒有專門的人參科研機構,隻有長野縣蔬菜花卉試驗場北禦牧試驗地和福島縣果樹試驗場會津試驗地(註:試驗地相當於我國慣稱的試驗站)兩單位從事部分的人參試驗研究工作。日本山人參雖然已經進入市場多年,但受產量的限制未能形成氣候。同日本山人參一樣,西伯利亞地區的野山參由於受地質環境和生長地條件所限,產量也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產業化。“目前在中國市場上有國內的人參、高麗參和西洋參,國內的人參主要是藥用為主。隻有少量人參成分的西洋參作為保健品雖然進入中國市場較早,但不能稱之為完整意義上的人參。韓國高麗參占據的是高端市場,而我國人參僅占據低端市場。”北京金馬甲產權網絡交易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慧明向《環球財經》記者分析道,由於人參在韓國代表瞭國傢形象,因此韓國在人參管理機制、品牌認知度和產品深度挖掘上,相較於其他國傢具有明顯的優勢。市場可以證實這一點。韓國高麗參主要出口地區與我國人參相似,以亞洲為主,如香港、臺灣和日本。我國與人參有關的企業約5000多傢,其總資產超過瞭韓國最大生產商“正官莊”,但效益卻不足“正官莊”的1/10。日前,基於中國人參的產量和廣闊市場,韓國和中國人參產地吉林開始瞭深度的合作。3月30日,吉林省農委副主任劉豐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說,韓國煙草人參公社計劃投資10億元,在吉林省成立人參加工獨資企業,引進韓國加工技術和產品,在中國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這應該是個雙贏的合作。韓國人參煙草公社投資吉林人參產業,看中的是吉林省的土地、人力資源以及廣大的市場。而對於吉林省而言,也可以利用韓國先進的人參種植、加工技術,提升吉林人參的品質和國際競爭力。”吉林省政府參茸辦公室主任張輝如是說。不過,最匹配的合作夥伴也常常會成為最直接的競爭對手。有業內人士認為,韓國人參煙草公社此舉就是出於對“吉林人參振興工程”的擔心。而采取“以攻為守”的策略,“搶灘”中國市場。能否實現中韓人參業的“雙贏”還有待觀察。這種擔心不無道理,其實有關人參的“戰爭”很早之前就已打響。為爭奪人參的國際市場,利用人參發展史爭奪人參發源地和“宗主國”的地位首先成為爭奪的領域。20世紀60年代中期,韓國出版的《高麗參》和日本日立出版社出版的《藥用人參研究進展》兩本書均涉及“人參史”的問題。其上記述“中國古代的人參都是桔梗科的黨參”,“中國潞州人參是黨參”。言外之意惟高麗參是五加科人參(野山參)。事過20年後,國人才發現這是個大是大非的問題,遂展開瞭一場國際爭論。但為時已晚,該觀點的影響力已波及世界各地。直到1991年日本人榮田先生在《植物研究雜志》上報道中國1260年前產的五加科人參仍儲藏在日本奈良“正倉院”中,才暫時平息瞭這場爭論。2000年,吉林省政府提出振興中國人參產業戰略,隨後就引起瞭韓國的警覺與反擊。韓國聯合通訊社曾報道稱:“中國試圖通過推出‘長白山人參’,成為人參宗主國。對此,韓國以高麗參的品牌對中國市場進行反擊。”韓國《朝鮮日報》也報道稱:“隨著中國推出‘長白山人參’來挑戰人參宗主國的地位,著名的‘韓國人參公社’開始通過高麗人參品牌戰略,在全球最大的人參消費市場中國市場發起反攻。”如果“宗主國”之爭還限於理論層面並未見真刀真槍,參源的爭奪和參企業之間的較量更為直觀。吉林省是中國人參的主產地,撫松縣萬良鎮是亞洲最大的人參集散地。有世界最大的人參交易市場,俗有“人參鬼市”之稱,目前國內一半甚至半數以上的人參通過貿易由此發出。萬良鎮人口2200人左右,幾乎全員都參與和從事人參運營和制作。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人參產業的國外貿易就在此發端。每年有2000噸以上被以海關出口、轉口貿易甚至走私等方式運到韓國,再由韓國進行精細加工,制成保健品、藥品、食品銷往世界各地。包括國內人參貿易商和國外從事人參的個人和企業頻繁出入萬良鎮,“其實大多買傢都是外國人,主要是韓國人。他們大多雇用當地人代他們來買。”一位當地的參農告訴記者,在萬良鎮人參交易大廳裡,大多數買傢都是穿棉軍大衣、戴口罩的打扮,以至於都不知道買傢長瞭張什麼臉,更不知道姓甚名誰來自何方。除瞭對參源的滲透,人參企業之間的競爭也隨著中國大藥企的加入而進入白熱化。2010年以吉林當地的紫鑫藥業(002118,股吧)(002118.SZ)為代表的國內藥企紛紛滲入人參產業,人參暗戰從參源戰場轉入參企戰場。同年10月,韓國正官莊在北京設立瞭中國子公司,11月在上海設立瞭中國第一傢直銷公司模式的旗艦店。據有關人士透露,正官莊已制定未來5年在中國的銷售渠道和拓展計劃,到2015年,正官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將達到1.5億美元,直營店發展到65傢,經銷店達到150傢。除瞭在貿易和市場上的行動,目前也延伸到政策領域。3月9日,衛生部在其網站發佈征求意見函,稱“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的規定,經新資源食品評審專傢委員會審核,擬批準人參(人工種植)為新資源食品”。但因問題膠囊事件被推後,有可能在8月份正式批準該事項。而6月27日,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農林食品部的一位負責人表示:29日將向中國提交相關資料,希望中方把高麗人參分類為食品。韓國打算向中國市場出口低價產品,從而大幅擴大出口。“藥食同源”對國內人參產業的利好自不必說,韓國此舉的個中原委不說自明。產業之困除瞭國外企業的滲透佈局對中國人參產業的打壓,其實嚴格說來我國人參產業自身的壁壘也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產量大國、產業小國”是需要首先正視的問題。有統計顯示,我國近2萬傢企業和數萬傢參農從事人參種植、加工和貿易。“小而散”成為最明顯的特征。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人參出口價格為36770美元/噸,雖然較上年同期上漲84%,但韓國高麗參出口價格高達179603美元/噸。即使是在創下歷史新高的一季度,我國人參出口價依然隻有43000美元/噸。但另外一組數據正好與之相反:吉林2010年人參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產量為7700噸,出口加走私2650噸。全省人參出口占瞭世界的60%,但貿易額卻隻有5180萬美元,僅占世界的18%。“中國人參的產量和產值嚴重不匹配,產值規模隻有產量規模的10%。雖然有眾多的公司和以傢庭為主的個人在運營,但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品牌的缺失就決定瞭定價權的丟失。”北京金馬甲公司總裁樊東平如此向記者分析道。樊東平說的是實情。據瞭解,在“藥食不同源”的前提下,國內對人參的界定是隻能作為藥用。而中國對人參的采購也僅僅是為數不多的藥企,其中國內大量采購人參的企業主要有紫鑫藥業、康美藥業(600518,股吧)(600518.SH)、修正藥業、同仁堂(600085,股吧)(600085.SH)等,每年國內參企消耗約3000 噸,占總量的40%。而受到“人參收購大戰”的影響,人參企業和中醫藥企業面臨“斷參”的危急局面也時有發生。“同韓國不同,目前中國人參產業中還沒有一個響亮的企業或者品牌在專營人參。中國人參在世界的地位與其身份嚴重不符,一方面是受到‘藥食不同源’的限制,而更大的問題是還沒有形成產業化。”樊東平說,在品牌方面,盡管吉林長白山區的人參名聲響當當,但是卻沒有一個可以和正官莊高麗參抗衡的大品牌,在加工、包裝等方面均落後於韓國。除瞭品牌的缺失,粗放的種植模式也成為制約中國人參產業發展的阻礙。“成本高、風險大”是人參種植的特點,而“伐林栽參”的模式幾百年來未曾改觀。人參自身具有“忌地連作”的特性,即6年後才能完成收割,采收後的15年內不能重茬栽參,過度追求產量造成參地資源銳減成為制約人參產業的又一誘因。“目前國內還沒有人參立法,產業標準不一也是制衡產業的發展的因素。特別是野山參,有國際的標準、國傢的標準還有各地方的標準。評判體系和標準體系不統一,對人參質量的把控就很難形成共識。”樊東平認為。在此之前,我國《食品法》中規定:“藥物不得加入食品”的提法把人參排除在食品之外。我國自行研制的“人參可樂”、“人參花飲露”等盡管通過科技部門的鑒定,但行至地方被當地主管部門以執行《食品法》為由取締。企業不得已以“統裝”方式運抵廣州、香港讓利於當地廠商分裝銷售,由於成本過高廠傢無利可圖,最後自生自滅,人參飲料市場全部讓給瞭韓國。創新求變至此,如何打破我國人參產業的困境,如何找到一種合理的方式打通阻礙人參產業發展的渠道,成為各界關註的焦點。“近幾年,人參產業發展不僅僅涉及中藥種植、加工發展,還涉及到整個中藥產業發展。所以我們首先要把好人參的質量關,從種植環節抓起,解決人參種植的品種問題,以及人參種植過程中農藥殘留問題,同時還包括人參的良種培育、種植技術等等方面。加強人參的研發,政府要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持。”吉林省振興人參產業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吉林省將在加強“人參文化”方面下工夫,在進一步發展中通過施行產業機械化來提高人參的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就我瞭解的情況,目前進展很不錯。吉林省在主打‘長白山人參’品牌的同時,通過加強人參產品質量監管、幫助人參企業融資、培育參農合作社等方式,推動人參產業做大做強,這符合國際規范。”吉林農林大學中藥材學院張連學教授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我們要從政策上給予這些企業以保護和扶持。一方面要扶植有實力、有基礎的企業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引入國外在人參產業發展方面的領先技術,激發我國涉參企業的優勢資源。”除瞭政策和地方政府對人參產業的傾斜和扶持,目前在交易市場也有探索。日前,“天橋溝”野山參正式掛牌北京金馬甲產權網絡交易有限公司,發售總金額28億元,此舉被視為開創瞭中國人參產業交易新模式。“農業產業化成果的價值隻有通過市場化的交易流通才能實現,要打破我國人參產業的困境,就必須從規模化生產和交易模式創新方面大做文章。”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認為。“首先市場決定價格。之前韓國圍繞人參產業為主導的營養、化妝等相關衍生產業的定價權,是因為他們占有市場。目前我們對市場把控能力相對薄弱,隻能作為原料出口國。”樊東平向記者表示,此次推出野山參類農產品交易,主要是著眼於幫助中國人參產業完成從“原料生產國”到“產業大國”的轉變。而完成這一轉變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通過公開和規模化的交易市場確立中國人參自己的高端品牌和定價體系。“園參的市場現在被韓國把控,而要打破這個格局我們應該從高端的人參產品入手。”陳慧明告訴記者,野山參在中國的產量是最大的,我們要恢復我國在野山參市場上的江湖地位,不能因為“柔道”或者“東洋武士”進來,就把我們的“少林武術”給埋汰掉瞭。網上交易的方式對人參產業的振興的作用有多大,目前尚不可知。但不可否認,借助交易流通模式創新,積極爭取人參國際定價權,從而把野山參打造成“尖兵”,對於我國農業產業化的未來發展具有借鑒意義,而中國人參產業的探索仍然在路上。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房屋信貸利率多少com/2012-08-15/144786710.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